PG电子
News

經濟·科PG电子下载技--人民網
《對話企業家》是人民網出品的一檔高端人物訪談欄目。企業負責人在節目中分享創業故事。
“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系列微訪談欄目由人民網、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聯合推出。
今年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在一定程度上,這是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等一系列擴內需政策持續顯效的結果。
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主持召開企業座談會,圍繞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聽取關於國企民企協同發展的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參會企業負責人介紹了所在行業發展現狀、面臨挑戰,以及對“十五五”時期發展的意見建議。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加速“出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汽車產業活力持續釋放。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費觀念轉變,以及Z世代等新興消費群體成為市場主力,“為自己花錢”“為情緒買單”的消費邏輯持續強化,推動“悅己經濟”從小眾賽道成長為萬億元級市場。 筆者認為,“悅己經濟”不僅重塑了消費市場結構,更通過激活多元需求、推動供給創新,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7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舉行2025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持續推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中長期資金,其擴大委托投資規模后,有望為資本市場注入穩定的“長錢”。
7月23日,上海証券交易所和中証指數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上証科創板民營企業指數和上証科創板民營企業50策略指數。 在筆者看來,此次兩條指數的發布,不僅完善了科創板指數體系、向市場提供更豐富的指數投資工具,也將更好詮釋和豐富科創板服務新質生產力、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
截至7月22日,為期62天的2025年全國鐵路暑運已過1/3。今年暑運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9.53億人次,日均發送1537萬人次。
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陸成寬)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套高效組合技術策略,首次同時克服了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過程中面臨的兩大表觀遺傳障礙,創下了當前小鼠體細胞克隆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為哺乳動物高效體細胞克隆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技術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先進科學》雜志。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許維娜)演唱會場館外,00后大學生小林剛通過線上下單了一台高清相機,不到10分鐘就在臨時體驗店取到了設備——鏡頭嶄新,功能完好。這場 “線上速下單、現場即取機”的便捷體驗,正是暑期經濟中租賃消費的縮影。
綠色金融發展再迎政策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証監會日前印發《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以下簡稱《項目目錄》),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美麗中國建設力度。
當前,綠色低碳理念不僅貫穿於經濟全領域、生產全過程,也融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江蘇,一座“會呼吸、能思考”的綠色低碳智慧園區,建設智慧綜管系統,集成中水回用、光伏發電、儲能、余熱利用、先進減排等技術,推動園區單位產值碳排放下降近六成。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孫博洋)近日,《社區殘障兒童康教融合服務規范》國家標准啟動會暨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民政部、中國標准化研究院、相關行業專家就新國標研制進行了研討。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孫博洋)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近期,由我國牽頭制定的IEC國際標准《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低壓直流系統及用例》(IEC TR 63534: 2025)正式發布。該標准是光伏直流領域的首個國際標准,為分布式光伏開發與新型配電系統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全球分布式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南。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孫博洋)近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承辦的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數智檢測與主動健康”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辦。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振常表示,醫學影像是將來主動健康的主要工具,未來AI影像的方向應該向“個體特征參數+大樣本模型融合”的方向發展,主動健康的最大場景將是日常化檢查場景的無縫嵌入。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喬雪峰)當前,“AI科技”已經成為全球家電與消費電子產業的核心引擎。從產品的智能升級、全場景融合,到用戶體驗的提升,AI技術正在推動產品形態與消費模式邁向智能化、低碳化與人性化的新高度。
人民網北京7月23電 (記者喬雪峰)當下,“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成為城市更新領域的重要理念共識,通過房屋體檢師的專業檢測,能夠精准找出城市既有建筑存在的諸如結構安全、設施老化等問題,為后續城市更新行動中的改造、整治等工作提供依據,助力城市更新行動科學、高效開展。 據了解,房屋體檢師是指具備建筑相關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能運用專業設備及技術手段,對房屋結構安全、使用性能、設備設施、環境質量等進行評估的專業人員。
【深瞳工作室出品】 採寫:本報記者 金 鳳 策劃:趙英淑 滕繼濮 7月7日,上午10時,當“潤興集118”貨輪行駛到距離南京“長江匯興隆洲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約1公裡時,一架速度為15米/秒的無人機向貨輪精准空投西瓜、烤鴨、冰鎮飲料等約26公斤的“外賣”。 “太方便了!”船員張一帆興奮地說,“以前補給生活物資,要麼得停靠在錨地,要麼得上岸,費時費力。
7月23日,科技部官網公布了《駕駛自動化技術研發倫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針對不同類型的駕駛自動化系統分別提出相應的倫理規范。 這份由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人工智能倫理分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文件,意在指導駕駛自動化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的規范開展,防范駕駛自動化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過程中的科技倫理風險,推動該領域健康發展,確保駕駛自動化技術研發和推廣符合社會公眾利益。
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雜志23日報道,美國Meta公司推出的一款全新神經運動手環,能讓用戶通過手寫動作這類手勢與計算機進行交互。這種裝置將手腕處肌肉運動產生的電信號,轉換成計算機指令,同時無需個性化校准或侵入性手術。
7月23日上午,位於江蘇省江陰市的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內,國內首艘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披挂彩旗、裝飾一新。 10時許,隨著一塊彩綢從船體滑落,“未來”二字瞬間顯現。
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付毅飛)記者23日從中核集團獲悉,該集團7月22日在福建福州召開先進核能產業發展座談會,宣布我國首台第四代百萬千瓦商用快堆CFR1000完成初步設計,具備上報審批條件。這是我國“熱堆—快堆—聚變堆”核能發展三步走戰略的重大進展。
圖為位於隴東油區的國內首座頁岩油無人值守聯合站——嶺二聯合站。長慶油田供圖 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操秀英)記者23日從中國石油獲悉,經過8年技術攻關和規模建設,長慶油田頁岩油日產量突破10000噸,達到10006噸,標志著我國“頁岩革命”取得重大成果。
草木郁郁蔥蔥,花朵靜靜盛開,空氣清新干淨,漫步其間,有種置身花園的錯覺。其實,這裡是借助人工智能(AI)技術打造的“花園式”污水處理廠。
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名譽教授凱斯·克雷比爾在與帕金森病抗爭近25年后,終於在2020年決定嘗試植入一種可能緩解症狀的腦部裝置。起初,他對這種“腦深部刺激”(DBS)手術心存疑慮,但一項新技術的出現打消了他的顧慮。
本報北京7月22日電 (郁靜嫻、朱丹陽)記者從全國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場觀摩交流活動獲悉: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總量達9萬余份,其中甘蔗、荔枝、龍眼種質資源保存量位居世界第一,橡膠樹、芒果保存量位居世界第二。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投入專項資金支持熱作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創新研究。
本報廣東清遠7月22日電 (記者李縱)7月22日,在廣東清遠英德市大灣鎮,國家“兩重”建設標志性重大水利工程黃茅峽水庫工程正式破土動工。作為連江干流首座控制性防洪工程,動工標志著廣東在加強北江防洪體系工程建設上邁出新的一步,對完善連江流域中下游防御體系,筑牢水安全屏障,推動區域發展意義重大。
近日,今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一系列數據折射出中國經濟砥礪前行的鏗鏘步伐。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評論文章,從可感可及的行業數據出發,以深入挖掘“點”上的縱深來展現中國經濟“面”上的態勢,與廣大讀者一起觀大勢、穩預期、強信心。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藏北草原平均海拔4650米的土地上,風聲獵獵,一大片“大風車”迎風轉動。歐瑪亭嘎風電場運維人員常建瑞先乘坐“大風車”內部的升降梯,再手腳並用爬上近20米高的梯子,喘了幾口粗氣,隨后開始檢修測試。
在法國尼斯不久前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上,中歐雙方圍繞海洋保護、港口減碳、數字海洋建設等議題展開密集交流與互動,充分展現了中歐藍色伙伴關系在多邊舞台上的生命力。中歐積極開展國際海洋合作,推動了全球海洋治理進程,豐富了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內涵,為雙邊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本報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丁怡婷)記者22日從中國海油獲悉:位於渤海的億噸級油田——墾利10—2油田群開發項目(一期)順利投產。該油田發現於2021年9月,距離天津市約245公裡,區域平均水深約20米,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
本報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李紅梅)未來幾天,北方地區將迎來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中央氣象台預計,7月23日至26日,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中西部、華北、東北地區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雨、雷雨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藏羚羊正在通過109國道。 王 東攝 早上8點,記者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出發。
烈日炙烤大地,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西張村鎮的一處農田裡,農技員李建國正俯身蹲在田壟旁,指導農民如何將廢舊塑料瓶改造成簡易滴灌裝置。水珠從瓶底的小孔滲出,浸潤著玉米根部干裂的土壤。
“這瓜可真甜!”“我明年能種嗎?”……7月23日,作為2025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啟動地,寧夏青銅峽市峽口鎮綜合文化站廣場上,比艷陽更火的是鄉親們對科技的熱情。 在農技推廣服務區前,切開的“寧農科10號”西瓜一字排開,紅色瓜瓤裡嵌著黑色籽粒,引得村民排隊嘗鮮。
科技日報訊 (記者金鳳)挖掘水稻新的抽穗期基因並解析其作用機制,對培育高產、優質、廣適的水稻品種具有重要意義。記者7月21日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團隊通過克隆一個在長日照條件下特異性調控水稻抽穗的基因,發現該基因可以調控水稻生物鐘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響水稻抽穗期。
“2018年到2020年,因為連續遭受花期凍害,蘋果樹大面積凍傷,幾乎絕收,損失超過一百萬元。”提起過往的慘痛經歷,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城關村果農安光榮依然心有余悸。
【綠色低碳發展·大家談】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致貧,是“三農”工作的底線任務。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農機手操作聯合收割機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大齊各庄鎮的田間收割小麥。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當前,全國夏糧收獲九成半,冬小麥收獲基本結束,夏播糧食進度過八成,各地正接茬推進夏季田管。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徑。作為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居民消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一頭連著民生福祉。
背靠巍峨的高黎貢山,面向奔涌的怒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千米海拔、年均25℃氣溫、700毫米降水以及干熱河谷氣候,鑄就了保山小粒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 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潞江壩的新寨村被譽為“咖啡第一村”。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