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PG电子 > PG电子下载

蒙娜丽莎的对面是“婚宴”PG电子下载

2025-07-15 21:36: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 )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游戏供货商[永久网址:363050.com],首位跨足线下线上电子游戏开发。PG电子,pg娱乐,PG电子试玩平台,pg电子app,pg电子外挂,pg电子接口,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欢迎注册体验!吃饭这事若按人数来算,一人食有一人食的快乐,多人食有多人食的欢乐。而能聚集几百个人一起乐呵呵、特有仪式感地吃饭,且让人感觉温馨浪漫的,莫过于婚宴了。仔细想来,婚宴还真是一种很特殊的吃饭场景,既有不同时代的差异,又有不同地域的区别。单就婚宴应该放在中午还是放在晚上这一点,南北就有差异。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婚宴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定场地,也不是定菜式,而是排座位。一些人后来之所以不愿意办婚礼,多半就是因为这“人事”上的左右为难,譬如请谁不请谁,请来了又该怎么安排座位,真的是麻烦。

  当然,婚礼本身是没有错的,既然要办,那就尽量办得圆满。这里面饭菜达标是一条底线,但也不必苛求,反正大家都知道婚宴上的菜式就是那么回事。余下的精力,主要还是要放在婚礼现场的氛围营造上。

  我们那个年代在上海结婚,婚礼仪式上的标配是做个PPT,把新郎新娘从小到大有代表性的照片悉数放一遍,展示各自的成长轨迹。然后风格一转,加一个画面定格,所谓“缘分天注定”,两个人谈恋爱了。这时候,PPT里就开始放新郎新娘的旅游合影,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渲染,在座宾客十之八九都会深受感动。这PPT里其实也有各种人情世故,全是“社会学”,譬如新郎新娘若是毕业于知名高校,那里面就一定会有大学里的照片。常规的就是校门口留影,尤其要突出那个大招牌,含蓄一点的则是校园一景,什么未名湖畔、相辉堂前。如果PPT里没有看到大学照片,你就别问为啥没有,问了就是你不懂规矩。

  又过了几年,单单一个PPT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完美婚礼的需求了,上海的婚礼逐渐呈现出演唱会的趋势。那几年,我参加了好几场婚宴,送出去的红包像是听婚礼演唱会的门票。婚宴上新郎要唱歌,新娘也要唱歌,双方父母如果愿意也可以上台唱歌。有一回,我参加一个婚礼,新娘子既会唱又会跳,音乐声起,人家穿着婚纱从后台一路唱跳到舞台中央。

  这几年,流行趋势又变了。过去上海的婚礼大多在五星级酒店宴会厅里举办,现在流行到某某婚礼艺术中心举办,俨然从演唱会演变成了T台走秀,就是饭菜实在不敢恭维。我最近参加的两次婚宴,都是在这种婚礼艺术中心举办的。刚进去时还以为是时尚品牌的发布会,找到座位、看到菜单后,才确认这场婚宴是有饭吃的。反正整场婚宴,冷菜热菜都没吃好,倒是看到新娘出场的方式里多了一个环节叫“飞纱”——只见一大块洁白无瑕的纱巾像发射导弹一样飞了出来,正好落在新娘头上。我想着,万一发射不准,飞到外面去,也算一种事故吧。

  早些年我去参加婚宴,大多是自己的同学结婚。你参加我的,我参加你的,红包一圈兜完,相当于实现了一种进出口贸易的平衡,逆差顺差也都是可控的。一晃,同学们都人到中年了,近几年参加的大多是老大哥、老大姐的孩子的婚宴,我通常以“叔叔辈”的身份参加。送出去的红包,估摸着一时半会也平衡不回来了。但每次去参加,心情都十分愉快,尤其是见到老大哥、老大姐升格为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那一刻,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最开心的一次婚宴经历,是在河南郑州参加一位老大哥女儿的婚礼。老大哥平时在北京办企业,但女儿出嫁是在老家郑州,一众北京的宾客悉数坐了高铁前往。婚礼安排在周日中午,我们周六下午陆续到后,当天晚上老大哥先请我们吃了一餐,地点在一家烩面馆。我心想,结婚请吃烩面,有点奇怪,去了之后才发现那是当地很有名的“萧记烩面”,楼上包间是可以点菜的。这一餐晚宴,我吃到了许多特色菜,譬如河南待客的一道经典大菜红烧黄河大鲤鱼。最值得称道的还是特色烩面,尤其是喝了白酒之后配上这碗烩面,真是太美味了。

  第二天中午,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河南的婚宴真是太震撼了。那场婚宴主打一个实在,冷盘满格上,肉类、海鲜一道接一道,关键是主食还上了五六道。婚宴现场,除了饭菜之外,我还特别留意了宾客们的神情。家中祖辈们脸上洋溢着慈祥,言语中也都是“早生贵子”的期盼;一对新人则略显紧张,站在台上感觉像在接受面试;倒是升格为老丈人的老大哥,身着在北京SKP新买的阿玛尼,看着比他女婿还神采奕奕。我想,如果能把婚宴上每个人的神情通过一幅巨幅油画表现出来,那应是一件杰作。在那一刻,我并不知道,法国的卢浮宫里有一幅名为《迦南的婚宴》的巨幅油画,表现的正是这个题材。

  我对食物抱有巨大的敬意和兴趣,导致我在观看电影或者欣赏绘画时,但凡看到各种宴席吃饭的场景,都会特别留意。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吃了什么东西、餐具如何摆放,甚至人们脸上的表情,我都很感兴趣。但遇见《迦南的婚宴》,绝对是一次计划外的偶遇。

  那次,初到法国卢浮宫,时间紧张,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以我浅薄的西方美术史知识,我知道有三件作品是我必须要看的,分别是《断臂维纳斯》《自由引导人民》和《蒙娜丽莎》。沿着参观动线先看了《断臂维纳斯》,雕塑的正面很熟悉,我看完后特意绕到“维纳斯”身后,想看看雕像的背面是啥样子,想必很多人都没见过。为此,我特意拍了一张“维纳斯”后背照,顺便把正在欣赏正面“维纳斯”的热情观众也记录了下来。《自由引导人民》也是我非常熟悉的画作了,看到实物,感觉尺幅还不够大,拿出手机随手拍了一张“人民”认真欣赏《自由引导人民》的照片。

  《蒙娜丽莎》在哪里?人最多的地方就是!一进入展厅,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蒙娜丽莎》就在远处的墙上挂着,画作外面还专门安装了保护装置。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我因为暂时无法靠近,只好拿出手机远距离拍摄。

  拍完照片,我一转身,才意识到我的身后竟是一幅巨大无比的油画,占满整整一堵墙。以我的身高来看,相较于这幅油画而言就是一个小角落,抬头根本看不到画作的顶部。而当时直接映入我眼帘的画面,恰好是一帮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是我最喜欢的主题。油画特有的鲜明色彩,因为如此的近距离,此刻正深深地“刺激”着我。这幅画正是卢浮宫里最大的绘画,高近7米、长近10米的《迦南的婚宴》,作者是意大利威尼斯派画家保罗·委罗内塞。整幅画面总共有138个人,各个人物惟妙惟肖,服装、器物、食物,每一个细节都依托饱和的色彩,肆无忌惮地张扬着。我无法看清这幅画的全貌,而最好的观看位置,显然就是对面《蒙娜丽莎》摆放的位置。敢情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因为每天看着对面人家在办婚宴啊!这事情还真是挺有趣的。

  此刻,汹涌的人群正沿着参观动线快速往前推进,我赶紧请朋友拍下照片,我要和《迦南的婚宴》左下方吃饭的这帮人合个影,留作纪念。拍完合影,我的脚步开始迈向《蒙娜丽莎》,但一步一回头,往前走几步,我就会转身回眸一下《迦南的婚宴》。直到我快被人群推出展厅的最后一刻,我才意识到,光顾着看人家办婚宴了,《蒙娜丽莎》还没近距离看呢,但此刻已经来不及了。

  回到宾馆,我上网搜索了《迦南的婚宴》的全图,但总归没有现场看原作那般震撼。这时,同行朋友发来了我和《迦南的婚宴》局部的合影照片,定睛一看,好嘛,我的脑袋夹在了画作最左下角的那条狗和边上仆人的中间。其实这也是合理的,单单画芯尺寸差不多就要70平方米,相当于咱们中国一套90平方米两房一厅房子的大小呢。我们90平方米是建筑面积,人家的70平方米是实实在在的套内面积,这么对照着说,也是能成立的。

  无论如何,这幅画确实宏伟卓绝。有了这张合影,见证了婚宴吃饭还能这般描绘,终究不枉此行。

搜索